安徽省进出口商会

"走出去"案例

安徽农垦领航我省农业“走出去”

    2010年,安省农垦集团以下简称“安徽农垦”开始实施 “走出去”战略,与津巴布韦国防部合资成立“津-中 皖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皖津公司”),在津巴布韦进行农业开发,自项目实施以来,规模不断扩张,效益稳步提升,抱团开发初见成效, 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良好的示范效应。

一、项目简介

    安徽农垦津农业开发项目由省农垦集团与津巴布韦国防部合资合作,在津巴布韦进行50万公顷土地的农业开发,土地由津巴布韦政府无偿提供。安徽农垦发挥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利用津巴布韦丰富的农业资源,进行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贸易等多领域的开发与发展。项目达成意向到签约实施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

    2010年3月,安徽省花建慧副省长在合肥会见了津巴布韦国防部代表团,津政府希望与安徽省政府就农业方面开展合作,以提高其国内农业生产水平和粮食保障水平。省政府考虑到省农垦具备农场生产经营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决定将与津农业合作交给省农垦组织实施。

    2010年3月至8月,安徽省政府先后三次组团访问津巴布韦,与津国防部会谈并进行实地考察,签署了《经贸合作谅解备忘录》和《农业合作意向书》。

2010年8月,津巴布韦共和国总统穆加贝访问安徽,副总统乔伊斯•穆菊茹和农业部长考察并参观了安徽农垦龙亢农场。

2010年12月,安徽农垦与津巴布韦国防部签订合资经营合同,并注册成立了“津-中 皖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项目的实施主体。

二、项目进展

2011年3月,皖津项目正式进驻实施,一期项目成功种植小麦、 玉米、大豆、烟叶等作物2400公顷,产量均大大髙于当地平均水平, 圆满完成了首期开发任务。2012年10月,二期项目正式签约启动,计划投资15亿元人民币,开发规模扩大至5万公顷。皖津农业二期项目开发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抱团开发、逐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积极引导省(国)内农业上下游企业赴津投资,力争3-5 年时间,打造成具有较强实力的境外农产品加工经贸园区。2013年以来,二期项目顺利获得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核批,皖津公司土地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目前下辖7个农场,总接管土地面积10000公顷,多元开发取得初步成效。

按照安徽省政府指示精神,在进行农业开发同时,安徽农垦积极实行抱团“走出去”战略,2013年6月,牵头成立了“皖企赴津巴布韦合作开发联盟”,实现抱团企业之间“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服务共享”,利用皖津项目平台,为皖企“走出去”赴津投资提供一站式服务,推进皖企低成本、高效率“走出去”赴津巴布韦投资开发。联盟成立半年来,已有31家相关单位加入联盟,有3家企业加盟皖津公司到津投资开发,分别投资建材生产、食品加工、物流运输业,合同投资额达1700万美元。

三、主要成效

(一)做成样板,引领津国农业发展。皖津公司在津巴布韦经营整三年,开发1万公顷土地,下辖7个农场,土地经营规模为津国单个企业最大。全程机械化收种方式、大面积连片种植,一望无际绿色作物为津巴布韦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津巴布韦当地政府部门、农场主、涉农企业、中国驻津涉农企业到皖津公司参观学习络绎不绝;中国驻津使馆、经商处、国内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经常到皖津公司考察指导。皖津项目多次受到津巴布韦政府和我国政府的表彰。2011年和2012年,津农业部连续两年将皖津公司评选为小麦生产管理先进单位;2013年,皖津公司受到安徽省政府锦旗表彰,被中国驻津使馆经商处评为中资企业先进集体,皖津公司已经成为在津中资企业的一张绿色名片。

(二)科技推广,传播先进农业技术。项目立足后,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成为皖津公司重要的职能和内容。一是内部培训助推业务开展。为打造一支技术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核心队伍,围绕农业生产,皖津各农场针对性开展系列培训,包括拖拉机驾驶、农机具操作、维修与保养、收割机的驾驶、维修与保养、农艺农技、农业生产管理等。 二是面向社会进行技术推广,传播中国先进农业技术。皖津公司农业生产面向社会全面开放,欢迎各类考察团前来参观学习,广泛传授技 术和经验,每年接受当地各类团组超过20次。皖津农场是津国防部、农业部、西马绍兰省开展农技推广、培训等活动的定点场所,公司根据实践经验制订的生产技术规程也是免费共享的。

(三)带动就业,提供工作实践平台。皖津公司除了核心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来自中国,其他雇员全部在当地聘用,包含公司及农场管理人员、技工和一般工人,直接解决当地就业800人次,下属农场已形成了以农场为中心的社区组织。皖津公司下属农场成为津巴布韦奇诺依大学等高校的教学和实习基地,先后已有超过百名学生在皖津农场学习实践。

(四)促进出口,转移国内富余产能。皖津项目实施过程,大型农机、农具、水利设施、农药(除草剂)等生产资料均从国内采购,直接拉动国内相关产品出口。截止2013年,共有大型农机装备、农机具350多台(套)出口津巴布韦。安徽农垦还将与国内有关农业装备制造企业联合,在津巴布韦进行农机装备推广,建维修服务中心,开拓津国市场。

(五)抱团出海,合力开发津国资源。按照省政府指示,安徽农垦牵头成立了“皖企赴津巴布韦合作开发联盟”。联盟成立前后,安徽农垦先后已经组织几十家企业(单位)赴津巴布韦进行考察,皖能集团等多家企业与津有关部门签订投资合作意向,淮北天瑞集团、马鞍山琪强公司、上海航征物流成功投资津巴布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依托联盟和皖津公司成功开展对津国际交流合作。

(六)密切友谊,促进津中互动交流。皖津项目成功实施后,密切了津中、津皖政府部门和企业的互访交流。项目实施后,津巴布韦政治局委员凯恩•马赛马、国防部常秘马丁•纳什瓦亚、前副总统约翰•恩科莫等先后到访过安徽,考察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我国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安徽省副省长梁卫国、农业部农垦局、省商务厅、农委等部门多次到访津巴布韦并视察指导皖津公司工作。

四、经验做法

(一)政府支持,确保项目平稳实施。安徽农垦与津巴布韦国防部成功牵手得益于省政府的牵线搭桥和大力推进,项目签约实施后,省政府、省商务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委、省国资委等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项目推进,很快完成立项,抓住了实施项目的有利时机。项目实施后,安徽农垦享受的“走出去”专项资金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政策性资金支持发挥了重要的杠杆作用,助推了项目快速发展。省政府积极支持安徽农垦申报国家援非项目,引起国家有关部委对安徽农垦皖津项目的重视,目前在报的援非项目有仓储、加工、养殖等多个项目。安徽农垦皖津项目的良好发展与省政府、省商务厅等部门及时周到的关心、指导和服务是分不开的。

(二)埋头苦,打好开局形成示范。2011年3月,安徽农垦十几个人的创业团队正式入驻津巴布布韦,此时一无所有,没机器、没设备、没办公吃住场所。首期接管的两个农场1800公顷土地,虽是前殖民者的农场,但撂荒十分严重,杂草丛生、荆棘遍布,基础设施都已损毁,如何在这种环境下短时间内恢复生产、打开局面,对津公司立足发展十分重要,农业种植错一季就是一年,为赶在五月份小麦种植季顺利播种,皖津公司组织人员加班加点,一方面招工培训,一方面开荒整地,一方面维修恢复水利等基础设施,水泵机组重新更换,地下管道漏点逐个排查,问题多,物资匮乏,工作任务相当重。津公司以战天斗地的精神,不分白昼黑夜,顶住压力,加班加点,终于赶在五月份成功种下700公顷小麦,长势喜人,赢得津政府官员和民众的信赖,认为中国人真的能吃苦、真的能干事。当年,津巴布韦国防部、农业部、教育部、西马绍兰省、中国驻津使馆、经商处和中津知名企业联合在皖津公司农场召开小麦生产现场会,300多人参 加会议;时任忻顺康大使在12月份津全国农展会上重点推介了皖津公司,皖津公司一举在津打开局面。

(三)放开思路,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在投资准入上,津巴布韦对外国投资有本土化法律限制,如何令国内赴津投资的企业能够权益最大化,既符合本土化法要求,又赋予企业完全的经营自主权?皖企联盟通过抱团发展,采用“挂靠”的方式达到目的。抱团赴津投资的企业,一是挂靠在皖津公司旗下设立子公司,符合了津本土化规定二是与皖津公司协议明确投资企业有经营管理、资产处置、用工等完全的自主权;三是皖津公司董事会以决议明确对皖津公司挂靠企业的这种管理方式。在产业链延伸上,抱团赴津开发的企总体是农业上下游企业,目前已有和在谈的物流、加工、养殖、贸易等,产业链上形成抱团互补。在经营策略上,巴布韦是世界第三大烟草出口国,种植烟叶的比较效益非常高,皖公司立足津巴布韦后,果断上烟叶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烟叶种植规模还在不断扩大。皖津公司下属的切库图基地3300公顷土地,为空军基地经营的农场,由于长期撂荒,成了一片森林,单纯开荒成本过大,于是,皖津公司转换思路,进行木材加工,边角碎料烧制木炭,不仅达到开荒的目的,资源也得到了最大利用。

属地经营,融入地方助力发展。皖津公司是按照津巴布韦法律设立的本土企业,除部分管理和技术人员,用工在当地聘用,皖津公司给所有正式聘用人员购买社会保险,提供应有的劳动保障,按照当地的法律规定合法用工。公司的种子、化肥、煤、配件、有关设备等均在当地采购,公司与上下游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生产的粮食直接供应当地市场,每年为当地提供3万吨粮食,大大缓解了当地的粮食危机,提升了津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公司注重公共关系的培养,与当地的税务、电力、水务、社保等部门均建立起良的业务关系,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有关活动。皖津公司融入地方搞经营收到了良好的反馈,当地人说“安农垦是来帮助我们的,皖津公司是我们津巴布韦自己的公司”。

五)回馈地方,构建良好社会关系皖津公司每接管一个新农场都会根据当地住户的情况出资金、出机械帮助困难居民解决了生安置问题;公司经常走访了农场周边的小学,捐赠了文体学习用品,与师生们一起开展活动,利用公司资源帮助学校解决办学难题,受到周边学校师生的一致拥待;公司出资金、出设备帮助整修当地公路,惠及于民;公司携手中国医疗队举办大型义诊活动,为当地居民看病送药;公司与当地农技推广部门联合,义务举办农业技术培训,为大学等单位提供教学实验用地,接纳大学生来场驻点实践学习,传播业技术。回馈社会、服务地方,皖津公司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津巴布韦电视台多次对皖津公司进行宣传报道。

六)增强互信,形成律动加速发展津巴布韦这些有殖民创伤的国家,对外来投资者有本能的排斥,本土化法就是很好的例证。皖津公司入津伊始,环境的陌生、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差异、工作方式的不同,相互之间本能的有一种距离感,造成工作上彼此缺乏足够的信任,不能很好的配合,工作推进磕磕绊绊。这种情况下,皖津公司一切以事业为重,耐心沟通、认真做事,渐渐的双方建立起信任关系,津方相信你是实实在在做事,是立足当地,有长远战略目标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于是各种资源开始向公司集聚,国防部等政府部门积极协调帮助解决经营中的各种难题,积极寻找可开发的农场;当地的企业、农场主也都纷纷上门寻求合作。皖津公司与当地政府、企业、社区建立起良好信任关系后,公司的发展动力也更加充足,例如,现在皖津公司从国内组团赴津考察,津国防部、移民局、津驻中国使馆全程配合,积极帮助办理签证、安排行程,获得极大便利;津国防部、财政部、农业部积极支持、紧密配合安徽农垦审报国家援外项目。

七)宣传推介,扩大影响争取支持。安徽农垦注重对皖津项目的宣传推介,扩大项目的社会影响力。一是定期编印“安徽农垦‘走出去工作简报”,并寄送至各相关单位;二是通过报纸、网络、电台等媒体扩大项目宣传;三是应邀积极参加政府部门举办的各类座谈会、交流会、推介会,介绍项目、分享经验;四是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汇报交流。项目的成效引起政府、金融部门等关注,也受到极大的关心和支持。


Copyright© 安徽省进出口商会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19016895号-2联系电话 :0551-67122762 0551-67122761  

技术支持:安徽易商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传真:0551-67115020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路327号富达大厦五楼 邮箱:anhuitrade@foxmail.com 邮编:230061